来源:雪球App,作者: 并生为一,(https://xueqiu.com/8813095236/292214283)
一、乐家11代开始的勾心斗角乐家第10代乐平泉生,生有四子,这就是乐氏第十一代的乐孟繁、乐仲繁、乐叔繁、乐季繁。四子各有子孙,后人称老大乐孟繁一家为大房,老二乐仲繁一家为二房,老三乐叔繁一家为三房,老四乐季繁一家为四房。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乐平泉去世,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苦心支撑家事铺事二十七年的老祖母许氏也去世了。从这时开始,北京同仁堂由四大房共管。但四大房在经济和管理上不断闹出矛盾,所谓“共管”,实际形同虚设。
大房于1928年用同仁堂的资金和药材,在南京开办了一个同仁堂,因违反族规,代表大房行使管理权的乐佑申被其他三房赶下台。
二房以同仁堂名义买进吉林参,卖的钱归入私房,引起诸房不满。
三房从同仁堂公帐中提出九万元,存入本房私帐,事情败露以后,被诸房群起而攻。
四房(乐达仁)没有污点,不是我故意不写,是真没有。
看看这三房的揍性,作为乐家公共资产的同仁堂,都快被掏空了。最后,各房为提防他人损公肥私,竟让的乐达仁之弟乐达义(时任北京警察厅督察长),派警察来家看守药库,以防家贼。
是吧,乐达仁要有污点,就不会让他负责找人看守药库了。后面,乐达仁会继续表现不同于乐氏其他子孙的品格。
——————————————————————
二、各房争相开药铺大房开设了五个乐仁堂,四个宏仁堂。
二房开设了三个永仁堂,一个怀仁堂,三个沛仁堂。
三房开设了两个继仁堂,三个宏济堂,一个乐舜记。
四房只设一个堂号——达仁堂,在全国有十八个分号,而且不像其他房那样,把某药号当作本房某人的个人财产,而是把达仁堂当作第四房哥兄弟四人的共同财产。所以,乐达仁只持有达仁堂1/4的股份。
再瞧瞧乐达仁先生的风骨!来张图,瞻仰一下吧。
三、乐家12代12代,现在一般还是认开办宏济堂的乐达聪,因为他是11代大房乐孟繁的长子。
开办达仁堂的乐达仁是11代四房乐季繁的长子,乐达仁有三个弟弟,大弟曰乐达义,二弟曰乐达明,三弟曰乐达德。
乐达仁和乐达义是亲兄弟!(重点!!!!!)
四、乐家13代(关键的一代)解放后,乐松生成为乐家13代传人,因为他在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和国有化过程中起了作用,并受到毛周的接见。
不过,乐松生是乐达义之子(重点!!!!!)。
乐松生毕业后,一直在达仁堂学习和工作。在其父乐达义死后,继承了他的达仁堂和同仁堂的股份。在乐达仁死后,他把达仁堂原本4分股份改成5份,让乐达仁的2个儿子一人一份。
在乐达仁和乐达义都死后,乐松生持有同仁堂1/16的股份、达仁堂1/5的股份。
由于大房、二房、三房的13代实在太渣了,而四房乐达仁生前玩得风生水起,最后就由乐松生就去“兼管”同仁堂的业务去了,被推举为同仁堂的经理。
所以,是出自 四房 达仁堂 的乐松生,顺便成了同仁堂的负责人。
所以,是达仁堂,维护了乐家的颜面,保存了同仁堂这个空壳!达仁堂,继承了乐家的正统!所以,我实在不知道同仁堂的散户们因为 乐松生 而高潮什么?搜点资料有那么难吗?
五、建国前后达仁堂和同仁堂的实力比较1、(前文)大房二房三房的子孙都不行,最后是四房达仁堂这边的乐松生,接管了同仁堂。
2、(百度百科乐松生)解放前,达仁堂饮片质量堪称华北第一。达仁堂享有很商高的声誉,群众反映:“吃达仁堂的药放心。”
3、(百度百科乐松生)1950年的一天,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找到乐松生(此时,是乐家13代传人、同仁堂13代传人哦),问能不能把中药做成药片。
结果你猜怎么着?
乐松生找到北大医学院药学系教授、北大药厂副厂长郑启栋教授商量此事,并一起研究制订了《中药剂型改革研究工作的初步方法和进行步骤》。然后,1952年10月1日, 在北京宣武区杨梅竹街42号这座小院子里,达仁堂驻京办事处国药改进研究室正式成立了。
经过整整一年的反复试验,一种疗效好,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保存的中药片剂问世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中药成药制成西式片剂的创举。
在北京的地盘,是达仁堂,研发了中药史上的第一个片剂!由此,同仁堂当时的实力也就可见一斑了,就是个空壳。
——————————————————————
查完这些资料,对一些事情,就有合理的解释了。
比如,为什么《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引配方》在达仁堂这边?
——————————————————————
附录、背景材料1、乐家历代传人(维基百科)
2、乐家历代传人(百度百科)
3:乐松生《北京同仁堂的回顾与展望》
4、乐达聪(维基百科)
乐达聪和乐敬宇是同一个人。
5、乐达仁(百度百科)
6、乐松生(百度百科)
$达仁堂(SH600329)$ $同仁堂(SH6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