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帚的意思、苕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苕帚的解釋清潔用具,取苕稈為之,故名。《周禮·夏官·戎右》“贊牛耳,桃茢” 漢 鄭玄 注:“茢,苕帚,所以埽不祥。” 宋 楊萬裡 《五月三日早起步東園示幼輿子》詩之二:“筠箕苕帚兩無蹤,竊果畦丁職不供。”《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老媽子又拏了一把苕帚,把他吐的東西,掃了出去。”
詞語分解苕的解釋 苕 á 古書上指淩霄花。 〔苕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羽狀複葉,花紫色,可作綠肥。亦稱“野豌豆”。 指葦子的花。 苕 á 〔紅苕〕甘薯的别稱。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帚的解釋 帚 ǒ 掃除塵土、垃圾的用具:掃帚。笤帚。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苕帚(tiáo zhou),又稱“笤帚”,指一種傳統清潔工具,主要用于清掃地面或器物表面的灰塵雜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字形演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述:
一、核心釋義與權威來源
工具屬性
指用脫粒後的高粱穗、黍子穗或蘆葦等紮成的掃地用具,柄短頭寬。《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用去粒的高粱穗、黍子穗等綁成的掃地工具。”
示例:民間俗語“掃地不傷蝼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中,苕帚是日常清潔的象征物。
字形演變
苕:本義為蘆葦花,《說文解字》釋“艸也”,後借指高粱穗(因形似蘆花)。
帚:甲骨文象掃帚形,上部為帚苗,下部為手柄。《漢字源流字典》指出其本義即“掃除垃圾的工具”。
二字組合凸顯“以植物穗稈制掃具”的特性。
二、文化意涵與民俗應用
祭祀與驅邪符號
古代苕帚用于祭祀前清潔祭壇,《周禮·夏官》載“掌掃門庭”的“隸仆”即持苕帚。部分地區民俗中,新屋落成時以苕帚掃梁驅晦,象征辟邪納吉。
文學意象
《詩經·豳風·七月》“十月滌場”中“滌”字隱含苕帚農用場景;蘇轼《除夜》詩“掃除茅舍滌塵嚣”,亦以苕帚喻辭舊迎新。
三、現代規範與異形詞辨析
規範詞形
根據《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GF 1001-2001),“笤帚”為推薦詞形,“苕帚”為舊稱變體,但方言區(如四川、湖北)仍沿用後者。
工藝傳承
非遺項目“高梁稈紮制技藝”中,苕帚制作需經選穗、去籽、捆紮等工序,體現農耕智慧(參考《中國民間手工藝集成》)。
權威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 語文出版社, 2008.
王文錦.《周禮譯注》. 中華書局, 2013.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說明》. 2002.
馮骥才.《中國民間手工藝集成·綜合卷》.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20.
網絡擴展解釋根據綜合信息,“苕帚”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苕帚(拼音:tiáo zhǒu)是一種傳統清潔工具,由苕稈或苕葦條編紮而成,主要用于清掃塵土。其名稱來源于制作材料,“苕”指苕草(一種植物),而“帚”即掃帚。
二、構造與用途
材料:古代多用苕草的莖稈或蘆葦條編織,質地輕便但耐用性較低。
功能:既用于日常清掃(如《官場現形記》中描述),也曾在古代禮儀中用于驅除不祥之物。例如《周禮》記載“桃茢”中的“茢”即苕帚,配合桃木以掃除邪祟。
三、文化引申
象征意義:因苕草易碎,苕帚被引申為“不經用的事物”,後衍生出成語,比喻不合時宜或不受歡迎的人/物。
俗語引用:俗語“苕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強調主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四、曆史文獻記載
漢代鄭玄注《周禮》提到苕帚用于祭祀禮儀。
宋代楊萬裡詩句“筠箕苕帚兩無蹤”側面反映其日常使用場景。
苕帚既是實物工具,又承載文化隱喻。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掃帚形制或相關成語,可查閱《周禮》《通俗常言疏證》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石暗室私心壩地拜井筆墨畦不睬不今不古不應長悠成數雠尅楚鄰邨氓箪食壺酒鬥雞反汗鳳倒鸾颠赴火蹈刃革僚更姓改物革聽蚼蟓國鄽寒蒲紅拂槐根夢黃湯辣水皇運揮發油假而假虎奸朋奸子桀猾舊景潑皮克畫連錯靈宇壟斷資本麥浪沒腳海門長融溶神都失手十停曙更水盞屬怨厮羅死悌酸醎田家婦題覆歪心邪意完整無缺綫呢小文轄治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