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届世界杯_世界杯韩国 - cngkpt.com

【原】顾拜旦:以一人之力把洋人老祖宗的传统带向全世界 | 循迹晓讲

今年7月底到8月中旬,巴黎会举办第三十三届夏季奥运会。说起来,这也算是奥运会“回家”,因为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就是法国人。1896年,经过顾拜旦的呼吁和多方奔走,第一届现代意义上的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

◇ 图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

如今,这奥运会已经成了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事,这是顾拜旦生前始料未及的,当然,如今的奥运会也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顾拜旦的初衷。那么,当初顾拜旦为什么要力主举办奥运会,他的初衷和现实的偏差又是什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

◇ 图为顾拜旦出生地乌迪诺街20号的铭牌

顾拜旦的全名是顾拜旦男爵皮埃尔·德·弗雷迪,1863年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比如划船击剑之类。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之后,法国上上下辖都弥漫着悲观和迷茫,如何拯救法国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爱国者,顾拜旦也不例外。

◇ 图为顾拜旦(1863.1.1-1937.9.2)

1880年,顾拜旦从圣西尔军校退学转入巴黎政治学院深造,在1883年一次对英国的访问中,他看到英国拉格比公学校长用体育竞技来塑造学生的人格素质,深受启发,从此主张体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探寻法兰西下一代的人格塑造之路。

当时的欧洲一直流行着对古希腊文明的极大兴趣,而在19世纪时,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不断被发掘出来。自从公元前4世纪一直到公元393年,这种盛会一直每四年一次在希腊城邦地区被举办,在盛会期间,各城邦要休战,而且参与者把自己的尊严看的至高无上。

◇ 图为雅典卫城遗址

关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点点滴滴让顾拜旦兴趣浓厚,他数次考察这些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遗址。在当时和他一样想法的人也有不少,比如英国一个名叫马奇文洛克的乡村集市就早在1850年代就打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旗号举办了当地的运动会,项目有板球足球投掷圆环等,它也被认为是最早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只不过这还是乡村自己组织的,远远谈不上国际化的盛会。

眼看当时各国的民间业余体育运动方兴未艾,顾拜旦就想着利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来做点什么。1894年6月,顾拜旦以法国学生体育联合会秘书长的身份在巴黎召开了一次国际体育代表大会,旨在统一业余体育的各种规则,会议由若干议题,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设想只是最后一项,而在当时已经有相当多的业余体育打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旗号来进行,于是这个议题就成了最核心的议题,且一致通过。随后顾拜旦宣布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通过现代的运动方式来复兴奥林匹克精神。

本来他们是准备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时候开始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但考虑到六年的等待会让人们的热情消磨殆尽,委员会决定第一次现代奥运会就在1896年举行,地点就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的希腊。为此,参加代表大会的希腊诗人维克拉斯成了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负责在他的家乡承办复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 图为当时的国际奥委会成员

维克拉斯回到家乡之后政府的反应却相当冷淡,希腊正在经历着财政危机和政治动荡,首相更换频繁,这种条件下想要安全顺利地举办运动会的确是天方夜谭。好在当时希腊的王子康斯坦丁慷慨解囊并发动全希腊人募捐,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前景极大地点燃了希腊人的爱国热情,而且一位希腊富商也慷慨解囊,主动承担起了修整奥运会主会场帕纳辛奈克体育场的费用,这样奥运会的硬件设施才得以解决。

在此之后顾拜旦和奥组委向运动员们发邀请,这些运动员不是如今我们熟悉的专业选手,有几个甚至是英国驻希腊的大使馆工作人员。这也符合顾拜旦的一贯理念,体育竞技的本质还是为了塑造普通人的人格,所以这些运动员最好都是业余的,而第一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夺冠的希腊运动员是一名送水工,在跳高比赛中夺冠的美国运动员是一名学生。而在当时还没有国家队的概念,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在参加团体项目时可以自由组队,冠军没有金牌,第一名得到一张奖状、一枚银牌和一个橄榄花环,第二名得到一张奖状、一枚铜牌和一个月桂花环,第三名一枚铜牌,而女性是禁止参赛的,这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一切,都和我们如今在电视上看到的不同。

◇ 图为1896年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幕式

◇ 图为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的奖牌,奖牌正面图案为宙斯头像,宙斯手中握有一颗地球,背面以雅典卫城为背景

1896年4月6日,第一届奥运会顺利开幕,九天之后闭幕。虽然这次奥运会有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运动员们都强烈期待四年后再举办这样的盛会。希腊方面再也不说自己缺钱了,希望奥运会每次都放希腊来办,但顾拜旦反对这么做,他认为奥运会举办权的轮流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之一。依照他的意愿,第二届奥运会将于1900年在巴黎举行,那也正是巴黎举办世博会的日子。

◇ 图为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的击剑比赛

从1900年的第二届奥运会开始,顾拜旦一直担任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直到1925年,在这期间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上。1912年,针对奥运会赛场上的一些弊端,顾拜旦以笔名发表了《体育颂》,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倘若是靠作弊赢得比赛,一切都毫无意义。这个诗篇至今仍然是现代对奥林匹克精神最权威的阐述。

1913年,顾拜旦亲自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徽,会旗,会旗图案白底、无边,蓝、黄、黑、绿、红五色圆环环环相扣,象征各大洲的团结与全世界运动员以友好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聚,这样的经典图案延续至今,成了奥运会的核心象征。在他卸任奥委会主席之时,奥运会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并以四年一届的频率在世界各地开办下去。

◇ 图为顾拜旦夫妇、雅克、蕾妮和顾拜旦的岳母

只不过随着一届届奥运会的举行,顾拜旦当初的理想并没有完全得到实现。在他的理想中,运动员应该是业余选手,奥林匹克精神应该促进人类的友爱和平,但事与愿违,专业训练的选手在业余选手面前总是会有压倒性的优势,而当初顾拜旦设想的运动员无国界,也终究只能是个美丽的幻梦,毕竟民族主义的情感之下的竞争是那个时代延续至今的主旋律,所以到1928年,奥运会开始有了国家队的概念并一直到今天。

更有甚者,顾拜旦设想的现代奥运会应该是诠释人类团结和平的,但是一些野心家们看到了奥运会这个机会用来展示自己的所谓“优越性”,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希特勒利用这次机会向世界展示所谓“雅利安的种族优越”,这样的行为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抵制。

◇ 图为1936年柏林街头

当时的顾拜旦已经风烛残年时日无多,且生活相当拮据,柏林奥运组委会主席在希特勒授意下,向生活拮据的老男爵赠送10000帝国马克或12300瑞士法郎“表达敬意”。而作为国际奥委会终身主席的顾拜旦也公开呼吁各国支持柏林奥运会,并在1936年8月出席柏林奥运会开幕式。这也成了他这一生中抹不去的污点。

◇ 图为1938年3月26日,顾拜旦心脏安葬仪式在奥林匹亚举行,希腊王储将存放顾拜旦的心脏的瓮盒置入纪念碑

◇ 图为位于希腊奥林匹亚的顾拜旦纪念碑

1937年,顾拜旦在瑞士洛桑逝世,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心脏和骨灰安葬在希腊奥林匹斯山脚下,此后历届奥运会点燃圣火之后,都会绕着顾拜旦的陵墓一周,向这位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致敬。

纵观顾拜旦的一生,他创立现代奥运会的初衷的确再后来被很大程度上被扭曲,他所希望的靠体育达到的世界和平也没有实现,但这不能抹杀他的功绩。毕竟,在这么一个远远谈不上干净的世界上,老男爵创立的现代奥运会和一系列体育竞技,算是相对干净安宁,给大家带来一点欢愉的所在了,仅仅就从这个意义上讲,顾拜旦男爵也该永垂不朽。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